體檢發(fā)現(xiàn)血脂異常應如何應對?
血脂異常
體檢結果:血脂
總膽固醇:5.56
甘油三脂:1.09
高密度脂蛋白:1.57
低密度脂蛋白:3.52
直接膽紅素:1.10
總膽紅素:4.4
尿酸:164
尿素:4.49
肌酐:47.0
血常規(guī)
白細胞計數(shù) :7.54
中性粒細胞%:50.2
中性粒細胞#:3.79
淋巴細胞% : 41.0
淋巴細胞# : 3.09
單核細胞% : 6.6
單核細胞# : 0.50
嗜酸細胞% :1.3
嗜酸細胞# :0.10
嗜堿細胞% : 0.9
嗜堿細胞# : 0.1
紅細胞計數(shù) :4.40
血紅蛋白 :126.0
紅細胞積壓 :37
平均RBC體積:84.1
平均血紅蛋白含量:28.5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39
RBC分布寬度 :14.0
血小板計數(shù) :212
PLT分布寬度 :19.2
平均PLT體積 :13.0
血小板壓積 :0.27
發(fā)病時間及原因:時間不詳
治療情況:未曾有
希望得到醫(yī)生的指導和治療方案,非常感謝!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志雄 副主任醫(yī)師
黃巖中醫(yī)院
二級甲等
中西醫(yī)結合
-
血脂異常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遺傳因素、年齡增長、某些疾病等。 1. 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高油高脂飲食,會導致血脂升高。應調整飲食結構,減少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2. 缺乏運動:運動量不足,身體代謝減緩。建議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遺傳因素:部分人由于遺傳,天生血脂代謝能力較弱。需更注重生活方式干預,定期監(jiān)測血脂。 4. 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加,血脂代謝能力下降。要注意飲食均衡,適度鍛煉。 5.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可能影響血脂代謝。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有助于控制血脂。 6. 藥物治療:如果通過生活方式調整血脂仍未達標,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如他汀類(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貝特類(非諾貝特)、依折麥布等,但需遵醫(yī)囑用藥。 總之,發(fā)現(xiàn)血脂異常后不要恐慌,應及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干預和治療,并定期復查血脂,以保持血脂在正常范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2024-12-04 11: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成林 副主任醫(yī)師
常州市金壇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血脂異常需要綜合評估,包括了解異常指標的意義、可能的原因、潛在風險、治療方法及生活調理等。 1. 指標解讀:總膽固醇 5.56 略高,正常應小于 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 3.52 偏高,理想值應小于 3.12mmol/L。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基本正常。 2. 異常原因:可能與飲食不合理(高油高脂)、缺乏運動、遺傳因素、肥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有關。 3. 潛在風險: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4. 治療方法:首先是生活方式調整,如低脂飲食、增加運動、控制體重。若生活調整效果不佳,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如他汀類(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貝特類(非諾貝特)、依折麥布等。 5. 生活調理:戒煙限酒,規(guī)律作息,避免精神壓力過大。 血脂異常需要引起重視,定期復查血脂,遵循醫(y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生活調理,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4-12-04 1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