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女嬰先天性肌性斜頸按摩后臉部腫脹等如何處理
年齡:1 性別:女 主要癥狀:我小孩三個月了,之前診斷為先天性肌性斜頸,醫生叫我們做按摩,脖子正了,但小孩臉部下巴有腫脹.而且右側耳下用手摸有腫塊.同時出現青色.請問怎樣治療合理呢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景梅 主治醫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成人內科
-
先天性肌性斜頸患兒在按摩治療后出現臉部下巴腫脹、耳下腫塊及青色,可能與按摩手法、病情進展、局部組織反應、感染等因素有關。 1. 按摩手法:若按摩手法不當或力度過大,可能導致局部組織損傷,引起腫脹。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調整按摩方式。 2. 病情進展:先天性肌性斜頸可能存在病情變化,導致新的癥狀。需要進一步評估病情,明確是否有肌肉攣縮加重等情況。 3. 局部組織反應:按摩刺激可能引起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出現腫脹和發青。可適當冷敷緩解。 4. 感染:如果按摩過程中未注意衛生,可能引發感染。如有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克洛、阿莫西林等,但應遵醫囑。 5. 其他因素:患兒自身的體質差異或合并其他疾病,也可能影響恢復。 總之,對于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帶患兒到醫院復診,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和處理,以促進患兒康復。
2024-12-04 19: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立康 副主任醫師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
內一科
-
你好!首先祝你孩子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于“先天性斜頸”的問題。小兒肌性斜頸又名“先天性斜頸”、“胸鎖乳突肌攣縮性斜頸”,俗稱“歪脖”。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與產傷、胎兒頭位不正或胎頭在子宮內位置處于歪斜狀態等有關。上述原因使一側胸鎖乳突肌受壓而血液循行受阻,引起缺血性改變,最后導致胸鎖乳、突肌發生攣縮而出現斜頸。中醫認為血脈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是發生斜頸的機理。常見癥狀為多在出生后數日發現小兒頭向一側傾斜,臉面旋向另一側。如勉強轉動撥正,會引起小兒哭鬧,并很快轉回原位。檢查時,可在一側胸鎖乳突肌中摸到腫塊,呈梭形或形狀不規則,可隨肌肉移動。如摸不到腫塊,也可摸到一側肌肉呈條索狀發硬,兩側對比,患側胸鎖乳突肌攣縮變短。病期較久,患側臉面、眼睛可較健側為小。嚴重者還會產生繼發性的胸椎側凸畸形。一旦確診為先天性肌性斜頸,就應立即進行治療。若治療不及時,隨著小兒生長,畸形就會越來越嚴重,可造成五官不端正,雙眼不在同一水平上,顱骨發育偏而小,雙肩不平。治療最好年齡在1歲以內,可在家中進行保守療法。可在生后2周進行。 1)以下給你介紹幾則家庭保守治療方法: 1.手法牽引將小兒的下頜轉向患側,并逐漸抬高,同時枕部偏向健側。動作要緩慢,用力要輕柔。每天可重復3--4次。 2.臥位固定在小兒睡眠時取仰臥位,下頜轉向患側,枕部轉向患側,然后用棉墊或干凈小沙袋固定頭的姿式。通常堅持3--6個月,畸形可以逐漸糾正。 3.按摩一法 ①患兒取仰臥位,頭向家長,用滑石粉做介質。家長坐于床前,一手托住患兒頸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按揉患側的胸鎖乳突肌5分鐘。 ②拿捏患側胸鎖乳突肌的腫塊,用拇、中、食三指仔細拿捏。稍微加大力量,尤如腫塊捏散樣,但需與輕揉相交替,以免患兒劇烈哭鬧。時間為2分鐘。 ③一手扶住患側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兒頭頂,使患兒頭部漸漸向健側肩部傾斜,使胸鎖乳突肌拉長,反復操作5次。 ④再用按揉法放松局部5分鐘。 4.按摩二法 ①患兒仰臥位,家長用一手托其頸部,一手用食、中、無名指在患側胸鎖乳突肌處按揉10分鐘。 ②家長一手托其頭頸部,一手扶下頜體部,兩手相對輕輕用力沿頸椎縱軸撥伸搖晃,并輕輕向患側旋轉,重復兩次。 2)預后事項: 1.按摩治療斜頸,一般每日治療1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 2.按摩時,手法要輕柔,用揉、捏手法時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質以免擦傷患兒皮膚。用拔伸搖晃手法時,宜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
2024-12-04 19:2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頸? 先天性肌性斜頸(congenital myogenic torticollis)是由于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攣縮引起的一側頸部短于對側,頭部向患側偏斜,頦部向正常側上移畸形。發病率為2‰~5‰,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