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戴菀芬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
二級甲等
消化專科
-
降結腸息肉是指在降結腸部位生長的突出于腸腔的贅生物。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定期觀察、內鏡下切除、手術治療等。治療方案的選擇取決于息肉的大小、數量、形態、病理性質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等。 1. 息肉大小:較小的息肉,通常在 0.5 厘米以下,且形態規則、表面光滑,可先定期復查結腸鏡觀察其變化。 2. 息肉數量:單個息肉,在符合內鏡切除條件時,可通過內鏡下電切、圈套切除等方式去除。 3. 息肉形態:若息肉表面不規則、有分葉或潰瘍,惡變風險較高,一般需手術治療。 4. 病理性質:病理檢查提示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多采取內鏡下治療;若為腺瘤性息肉,尤其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可能需要手術。 5. 患者健康狀況:患者身體狀況良好,能耐受手術和內鏡操作,有利于選擇更積極的治療方法;若身體較弱,可能先選擇保守觀察。 總之,降結腸息肉的治療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決定。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并定期復查。
2024-12-04 19: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降結腸息肉是指發生在降結腸部位的隆起性病變。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定期復查、內鏡下切除、手術治療等。治療方案的選擇取決于息肉的大小、數量、形態、病理類型等。 1. 定期復查:對于較小、形態規則、病理為良性的息肉,可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監測息肉的變化。 2. 內鏡下切除:通過內鏡技術,如電切、圈套切除等,去除息肉。這是常用且創傷較小的方法。 3. 手術治療:當息肉較大、惡變風險高或內鏡治療無法完全切除時,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如部分結腸切除術。 4. 藥物治療:術后可能會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使用止血藥物,如云南白藥等。 5. 術后護理:包括飲食調整,避免辛辣、油膩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降結腸息肉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注意術后的護理和復查,以確保疾病的有效治療和預防復發。
2024-12-05 1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