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為突然發作的意識喪失、肢體抽搐等。常見的抗癲癇藥物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拉莫三嗪等。中藥在癲癇治療中也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因人而異。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1.卡馬西平:對部分性發作效果較好,常見副作用有頭暈、嗜睡、皮疹等。 2.丙戊酸鈉:廣譜抗癲癇藥,可用于多種類型癲癇,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肝功能異常。 3.苯妥英鈉:對強直-陣攣性發作療效顯著,副作用包括牙齦增生、共濟失調。 4.苯巴比妥:常用于小兒癲癇,可能導致嗜睡、認知功能障礙。 5.拉莫三嗪:適用于部分性發作和全身性發作,不良反應有皮疹、頭痛。 6.中藥治療:中醫認為癲癇多因風、火、痰、瘀等導致,中藥治療可通過調理臟腑、平衡陰陽來輔助控制癲癇發作,但需根據個體情況辨證論治。 總之,抗癲癇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中藥可作為輔助治療。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定期復查。
2024-12-10 1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