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腦出血通常分為超急性期、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等時期,每個時期的癥狀和治療重點有所不同。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1. 超急性期:發病數小時內,此時血腫內紅細胞完整,主要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等。治療重點是控制出血和降低顱內壓。 2. 急性期:一般在發病 24 小時至 7 天內,血腫周圍腦組織出現水腫。癥狀可能加重,如意識障礙加深。治療以止血、脫水降顱壓為主,常用藥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等。 3. 亞急性期:發病 7 天至 21 天,血腫逐漸液化吸收。癥狀可能逐漸穩定,治療側重于促進血腫吸收和神經功能恢復,可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2 等。 4. 慢性期:發病 21 天后,血腫基本吸收,遺留神經功能障礙。治療著重于康復訓練和預防并發癥。 5. 每個時期的具體時間劃分并非絕對,會因個體差異和病情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了解腦出血的不同時期對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和評估預后非常重要。患者及家屬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爭取良好的康復效果。
2024-12-04 1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