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腦血栓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形成血栓,導致血管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常見的因素包括血管病變、血液成分改變、血流動力學異常、血管痙攣、栓子脫落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1. 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栓最常見的病因,長期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脂質沉積,形成斑塊,使血管狹窄。 2. 血液成分改變:如血小板增多、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容易形成血栓。 3. 血流動力學異常:血壓過低、心輸出量減少等,會使血流緩慢,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4. 血管痙攣:血管受到刺激發生痙攣,可使管腔狹窄,促進血栓形成。 5. 栓子脫落:來自心臟或其他部位的栓子,如房顫患者心臟形成的血栓脫落,隨血流進入腦血管,堵塞血管。 總之,腦血栓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預防腦血栓要積極控制基礎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
2024-12-04 1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