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明明 主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腎內科
-
慢性腎衰竭引起腎性骨病的原因主要有鈣磷代謝紊亂、維生素 D 代謝異常、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酸中毒以及鋁中毒等。自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1. 鈣磷代謝紊亂:腎衰竭時,腎臟排泄磷的能力下降,導致血磷升高,血鈣降低。血鈣降低刺激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引起骨代謝異常。 2. 維生素 D 代謝異常:腎臟是維生素 D 活化的重要場所,腎衰竭時,活性維生素 D 生成減少,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導致鈣磷代謝失衡。 3.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鈣降低和血磷升高刺激甲狀旁腺過度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甲狀旁腺激素促進破骨細胞活性,使骨鈣釋放增加,引發骨病。 4. 酸中毒:慢性腎衰竭患者常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可促使骨鹽溶解,加重骨病。 5. 鋁中毒: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因透析液含鋁量過高或服用含鋁的磷結合劑,導致鋁在體內蓄積,引起骨病。 總之,慢性腎衰竭引起的腎性骨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慢性腎衰竭患者,應定期監測相關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預防和延緩腎性骨病的進展。
2024-12-03 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