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明明 主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腎內科
-
腎動脈狹窄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影響因素眾多,包括動脈粥樣硬化、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大動脈炎、腎動脈血栓及栓塞、腎動脈損傷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1.動脈粥樣硬化:這是腎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常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關。 2.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多為先天性,常影響中青年女性。 3.大動脈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導致動脈炎癥和狹窄。 4.腎動脈血栓及栓塞:可由房顫、血管炎等引起。 5.腎動脈損傷:如外傷、手術等造成的損傷。 腎動脈狹窄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定期進行檢查,如超聲、CT 血管造影等,以便早期發現和處理。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類藥物等)、介入治療(如球囊擴張、支架置入)和手術治療。同時,患者要注意低鹽低脂飲食,適當運動,遵醫囑治療,以改善預后。
2024-12-03 13:4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腎動脈狹窄? 腎動脈狹窄(renal arterial stenosis,RAS)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單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干或分支狹窄(≥50%)。一般來說,腎動脈狹窄>50%時,才會影響腎臟的血液灌流;>70%時則會明顯減少腎血流量。腎動脈狹窄引起腎缺血,可導致兩種嚴重后果:腎血管性高血壓(RVH)和慢性缺血性腎病(CIRD)。所謂慢性缺血性腎病,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前的大、中、小動脈狹窄或阻塞(≥60%),腎血流動力學顯著改變而致腎小球濾過率(GRF)減低、腎功能不全的慢性腎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狡窄(ARAS)大多為彌漫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全身表現之一(心、腦、腎血管均可受累),約占80%一85%,僅局限于腎動脈的粥樣硬化只約占15%~2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