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卓勝青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24 小時心電圖是一種能長時間連續記錄心臟電活動的檢查方法,其結果的解讀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心率變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傳導異常、早搏情況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1. 心率變化:正常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的心率一般為 60 - 100 次/分鐘。如果心率過快或過慢,可能提示存在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的問題。 2. 心律失常:常見的有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等。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其危害和治療方法不同。 3. 心肌缺血:心電圖上可能表現為 ST 段壓低或抬高。心肌缺血可能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等原因引起。 4. 傳導異常:例如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等,會影響心臟的正常電傳導。 5. 早搏情況:早搏次數過多或形態異常可能需要進一步關注和治療。 總之,24 小時心電圖結果的解讀較為復雜,需要專業醫生結合患者的癥狀、病史等綜合判斷。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藥物治療(如美托洛爾、胺碘酮、普羅帕酮等)或進一步的檢查(如冠狀動脈造影)。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
2024-12-03 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