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韻屏 副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脾虛是中醫(yī)常見的病癥,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情志失調、久病體虛等。治療脾虛的藥物較多,常見的有健脾丸、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歸脾丸、人參健脾丸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yī),遵從醫(y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1.健脾丸:具有健脾開胃的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癥狀。其成分中的黨參、白術等可健脾益氣。 2.參苓白術散:能補脾胃,益肺氣。對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等有一定療效。其中的茯苓、山藥等可幫助健脾祛濕。 3.補中益氣丸: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等。 4.歸脾丸:有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等。 5.人參健脾丸:能健脾益氣,和胃止瀉。對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等有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用藥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同時,還應注意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食用生冷、油膩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
2024-12-02 1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