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韻屏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脾虛是中醫常見的病癥,其形成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逸失度、久病體虛、先天稟賦不足等有關。脾虛會出現多種癥狀,影響身體健康。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1.飲食不節:長期暴飲暴食、嗜食生冷油膩,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出現腹脹、腹瀉等癥狀。 2.情志失調:過度憂思、惱怒,會影響脾胃的正常運化,引發食欲不振、胃脘脹滿等。 3.勞逸失度:過度勞累或過度安逸,缺乏運動,都可能使脾胃之氣不足,出現乏力、氣短等表現。 4.久病體虛:患有慢性疾病,長期損耗正氣,脾胃之氣也會虛弱,身體消瘦、面色萎黃。 5.先天稟賦不足:部分人天生脾胃功能較弱,容易出現脾虛癥狀,如消化不良、易疲勞。 總之,脾虛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若發現有脾虛的癥狀,應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如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等。但用藥需遵醫囑。
2024-12-02 1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