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鏡后大便出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腸道黏膜損傷、原有疾病、活檢或息肉切除、腸道炎癥、凝血功能異常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1. 腸道黏膜損傷:腸鏡檢查過程中,器械可能會摩擦或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輕微破損出血。這種情況一般出血量較少,可自行停止。 2. 原有疾病:若腸道本身存在炎癥性腸病、腸道潰瘍、腫瘤等疾病,腸鏡檢查可能會加重出血。 3. 活檢或息肉切除:在腸鏡檢查中進行組織活檢或息肉切除操作,會造成創面出血。 4. 腸道炎癥:腸鏡檢查可能引發或加重腸道炎癥,導致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容易出血。 5. 凝血功能異常: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小板減少、凝血因子缺乏等,會增加腸鏡后出血的風險。 總之,腸鏡后大便出血需要引起重視,若出血量較大、持續時間長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治療。
2024-11-19 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