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方芳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肛腸科
-
大便后出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的有痔瘡、肛裂、腸道炎癥、腸道息肉、腸道腫瘤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20-03-26 16:28
1.痔瘡:肛門部位的靜脈曲張,排便時摩擦導致破裂出血,常為鮮紅色,伴有肛門腫物脫出。治療可使用痔瘡膏、栓劑,嚴重時需手術。
2.肛裂:肛管皮膚裂傷,多因便秘引起,排便時劇痛伴出血。可通過坐浴、涂抹肛裂膏治療,必要時手術。
3.腸道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癥刺激腸道黏膜導致出血,還可能有腹痛、腹瀉等癥狀。治療需使用抗炎藥物,如美沙拉嗪等。
4.腸道息肉:息肉表面黏膜破損可出血,一般無明顯癥狀。確診后多通過內鏡切除。
5.腸道腫瘤:惡性腫瘤生長破壞血管引起出血,常伴有排便習慣改變、消瘦等。治療包括手術、放化療等。
大便后出血原因多樣,如果經常出現或出血量較大,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