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葉子嵩 住院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肛腸科
-
大便出血通常是由于消化道或肛門部位的問題引起的,常見原因包括痔瘡、肛裂、結直腸炎癥以及腸道腫瘤等。出血顏色和量可提供疾病線索,但確切診斷需要專業檢查。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20-03-15 17:29
1. 痔瘡:常表現為排便時的鮮紅色血跡,通常不伴疼痛,可通過改善飲食和藥物治療。
2. 肛裂:伴隨排便時劇烈疼痛,出血量較少,局部用藥和改善排便習慣可緩解。
3. 結腸炎或直腸炎:出血混在糞便中,可能伴有腹痛和腹瀉,抗生素治療可能有效。
4. 腸道息肉:無痛性出血,可能需要內鏡手術切除。
5. 直腸癌:晚期可能有暗紅色血便,體重下降等癥狀,需手術和綜合治療。
若出現大便出血,務必及時就醫,由肛腸科醫生進行評估。預防便秘、保持高纖維飲食、充足水分攝入有助于減少出血風險。記住,任何出血都應視為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不應自行診斷或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