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神經系統疾病,肌電圖檢查對其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包括神經源性損害、自發電位、運動單位電位改變、神經傳導速度異常、募集電位異常等。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20-03-13 09:43
1.神經源性損害:表現為廣泛的神經源性改變,如正銳波、纖顫電位等。
2.自發電位:常見的有束顫電位,提示下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增高。
3.運動單位電位改變:多相波增多,波幅增高,時限延長。
4.神經傳導速度異常:通常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可能輕度減慢。
5.募集電位異常:表現為募集減少,呈單純相或混合相。
總之,肌電圖對于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但需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及其他檢查綜合判斷。一旦懷疑有運動神經元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以便盡早明確診斷,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錐體細胞及錐體。臨床特點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萎縮、肌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的體征并存臨床上分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進行性延髓麻痹及原發性側索硬化。感覺系統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最常見的MND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發病率約2/10萬,人群患病率(4~6)/10萬同90%以上為散發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歲起病,男性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