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左可軍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咽喉科
-
神經性耳鳴,即耳內持續響聲,與聽神經損傷密切相關,常伴隨聽力下降。誘因多樣,涵蓋藥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環境因素及生理變化等。藥物致敏,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過量使用,尤其嬰幼兒期,風險顯著。慢性疾病如神經衰弱、腎虛,亦為常見病因。長期噪音暴露,加劇耳蝸損傷,誘發耳鳴。此外,血液循環障礙、精神壓力過大,均可能成為觸發因素。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9-12-03 16:20
1.藥物副作用: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耳毒性藥物,導致聽神經損害,引起耳鳴。
2.慢性疾病:神經衰弱、腎虛等長期慢性疾病,影響內耳功能,產生耳鳴。
3.噪音暴露:長期處于高強度噪音環境中,耳蝸細胞受損,引發耳鳴。
4.血液循環障礙:高血壓、動脈硬化等血管性疾病,影響內耳供血,引起耳鳴。
5.精神壓力:長期精神緊張或過度疲勞,可能誘發或加重耳鳴癥狀。
神經性耳鳴的成因復雜,涉及藥物、疾病、環境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識別并避免潛在誘因,對于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若耳鳴持續存在,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全面評估與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