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五個月寶寶腦癱通常會有運動障礙、姿勢異常、智力發育遲緩、語言表達困難、視聽感知異常等表現。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9-07-23 18:30
1.運動障礙:寶寶肢體動作不協調,比如無法順利完成伸手抓物、翻身等動作,肌肉張力可能過高或過低。
2.姿勢異常:常見的有頭部持續后仰,肢體呈現過度彎曲或伸直的狀態,坐姿或臥姿不正常。
3.智力發育遲緩:難以理解簡單的指令,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和反應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寶寶。
4.語言表達困難:發聲少,不能像正常寶寶一樣咿呀學語,甚至完全不發聲。
5.視聽感知異常:對聲音、光線等刺激反應微弱,不能正常追視或追聽。
6.情緒和社交異常:可能會經常哭鬧、難以安撫,與他人互動較少。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存在上述異常表現,應盡快帶寶寶前往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進行全面檢查和診斷,以便盡早開展針對性的治療和康復訓練,幫助寶寶盡可能地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患者好,腦癱診斷里沒有年齡的限制,但專家不會給一歲以內的寶寶做腦性癱瘓的診斷。如果早期發現異常,通過治療的方式最終還是明確的告知是腦性癱瘓,則不管是粗大運動還是精細運動、言語功能、學習能力、社交能力,都會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遺癥。所以將腦性癱瘓完全治愈,目前為止是很有難度的一個課題。
2019-07-17 15:0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