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秀芹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性病科
-
1、去除病因 如停用可疑藥物,使用抗生素等。
2、內用藥一般可用乙酰水楊酸、炎痛喜康或抗組胺藥,亦可內服5%碘化鉀溶液10ml,
3/d。必要時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3、中藥治以清熱涼血化瘀,可用丹參注射液、涼血四物湯、清瘟敗毒散、小金丹或毛冬青沖劑等。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結節性紅斑是結節型皮膚血管炎類疾病之一,是細胞免疫所致過敏的表現.疾病病因病因復雜,一般認為是多種因素引起的血管變態性遲發性反應.主要見于鏈球菌疾病(如風濕熱、猩紅熱)及原發性結核的兒童,有時見于麻疹恢復期(由于在出疹期變態反應被抑制,恢復期又出現過敏現象),亦偶見于肺炎、耶爾森菌屬假性結核桿菌感染、真菌病、貓抓病或應用藥物之后.可并發于局限性小腸炎、潰瘍性結腸炎、類肉瘤病或白塞病.也可能是膠原病中、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的一個癥狀.目前認為屬于第Ⅳ型變態反應.臨床表現結節性紅斑常發生在4肢的伸側,尤其多見于小腿的伸側,突然急性發病,先發熱達39℃以上,可有抽痛,關節酸痛及全身不適,繼之成批出現數量較多的鮮紅色結節,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2~5cm,稍高出皮膚,皮膚表面光滑,有時發亮,有疼痛及壓痛.一般在小腿伸側,也可累及4肢、臀部等處,大都在3~6周左右結節由硬變軟,顏色由鮮紅轉為藍紅色,青黑色,最后帶褐色色素沉著,不破潰而消失.血沉增快,白細胞增高,蛋白電泳顯示α2及γ球蛋白增高.診斷檢查注意應與硬紅斑、變應性血管炎相鑒別.血常規、血沉、抗“O”測定,胸部X線檢查.必要時作結核菌素試驗及皮膚活體組織檢查.治療方案1、去除病因如停用可疑藥物,使用抗生素等.2、內用藥一般可用乙酰水楊酸、炎痛喜康或抗組胺藥,亦可內服5%碘化鉀溶液10ml,3/d.必要時可用糖皮質激素治療.3、中藥治以清熱涼血化瘀,可用丹參注射液、涼血4物湯、清瘟敗毒散、小金丹或毛冬青沖劑等.4、護理(1)按皮膚科一般護理常規.(2)重癥患者應臥床休息,并注意墊高患肢.疾病預防本病好發于青年女性,某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男性患者(如白塞氏病)也可有結節性紅斑的表現,一般以秋冬寒冷季節發病為多.預防本病應注意避免外界風、濕、寒、熱、邪氣的侵襲,患病者應適當休息,抬高肢體以減輕局部水腫.不要抽煙飲酒.結節性紅斑的飲食治療結節性紅斑以雙脛對稱發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結節為主要癥狀.發病之初多有發熱及關節痛.皮損常突然發生,小若梅李,大似紅棗,少則數個,多達數十.對稱出生,繞胚而發,尤以脛前居多.如瓜藤所纏,微隆皮面,皮膚緊繃周圍腫脹,觸之灼熱而疼痛.其色由鮮紅漸為紫紅最后變為黃色,自行消退.結節可持續數天或數周,緩慢消退,多無潰瘍,不會留疤痕,但可反復發生.結節性紅斑中醫稱之為"瓜藤纏",從中醫辯證來講其病機病因為濕邪粘膩停滯,郁久化熱,濕熱蘊結于肌腠脈絡,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經絡阻塞,頑濕聚結而發病;或飲食不節,脾虛濕盛,氣血運行不暢,再加外感風寒濕邪,寒凝血脈形成氣滯血瘀,經絡阻塞而發病.脾喜燥惡濕,主運化水谷精微統攝血液,為氣、血、精、津液生化之源被稱為后天之本.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舌為心之苗,進行清心火祛脾熱之毒,既可治標更在治本."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根據結節性紅斑患者的癥狀和病因,活血化瘀是常用不可缺少的另一個重要治療原則.結節性紅斑的飲食療法中,常見中藥方:加味利濕化瘀飲【驗方/偏方類別】偏方屬皮膚科【組方】當歸9克,丹參9克,土貝母9克,白芍9克,赤芍9克,元參12克,夏枯草9克,紫草9克,生地12克,白術9克,黃柏9克,牛膝9克,茜草9克.【制作方法】用水煎服即可.【用法】每日一劑,日服2次.【功效】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佐以養陰.【來源】趙炳南中醫師經驗方.結節性紅斑的食療,結節性紅斑的飲食療法。
2012-09-13 2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