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后怎么護理?需要多久才能康復?
我家老年人今年65歲,女人,人體較瘦弱,因在家不小心滑倒,造成了右大腿“股骨頸骨折”,現已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22天,她現在手腳腫得厲害,因她之前患有類風濕。現在請問:1,手術后應怎么護理恢復?具體的操作內容是哪些?如:恢復過程大概有哪些階段?每天的時間應該怎么安排?每天怎么鍛煉?運動量要多大?2,平時需要食用藥嗎?什么時間該復查?3,進食需要怎么調理?4,完全恢復需要多長時間?多謝!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高亦深 主治醫師
威海市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
-
65歲的年齡,一般手術后主要要注意休息和盡量少活動用力,避免加重損傷和影響恢復.恢復時間視手術情形和個體差異進食營養狀態而不一,大多需要一年以上.指導意見:可給予肢體或腫脹部位草藥的清潔浴浸泡,以促進星期圍組織功能恢復.注意加強活血化瘀和補氣補血的藥物調理,以改善血液循環和功能狀態.注意在后期走路活動用力時,盡量給予彈性綁帶的固定措施,以防止疲勞性的損傷和關節活動用力磨擦的影響.注意在走路用力后或疲勞后的積極護理,如熱水清潔浴浸泡。
2014-02-08 03: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樂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骨折后要想使傷骨盡早愈合。首先必須在飲食上保證斷骨生長所必須的營養物質,飲食只要易于消化和吸收即可,進補應放到骨折的中、后期才能起到調養的作用。骨折初期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祝你健康!
2014-02-12 05: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訓練,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進行,以確保最佳的手術效果髖關節置換術后必須注意髖關節保護技術:(!)手術后6個月禁止髖關節內收、內旋手術側關節,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條腿上,3個月期間,平躺時,可在兩大腿之間安放枕頭以保持雙腿分開,禁止患側臥位。($)術后3個月防止髖關節屈曲超過90°,要禁止下蹲取物和坐在能使髖部彎曲超過90°的低椅或低床上,需借助一些輔助設備完成日常活動。(3)術后1-2周內禁止患髖關節過早負重,術后第3周可部分負重(觸地式負重),3個月以后逐漸過渡到完全負重。步行訓練可從平行杠—助行器—扶雙拐杖—扶單拐杖—多腳杖—扶手杖(臂杖)—棄杖這一過程循序漸進的進行,直至最后可完成步行、快走、游泳、騎車等活動,為防止人工關節的松動,應禁止跑步、跳躍和舉重物等活動,防止體重過重以加重髖部負擔。(4)在術后早期,為防止出血造成的髖關節感染,可預防性臨時用抗菌素,當同時伴有外周性感染時,用抗生素防止全身感染。(5)術后3周爭取達到日常生活自理,但在6個月內,一些與下肢有關的日常活動應按規定的要求操作,及時矯正和禁止不規范的動作及姿勢。(6)功能訓練中以不引起患側髖部疼痛或明顯不適為度,訓練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避免過度疲勞。(7)在進行必要的日常活動中,采用能量保存技術以減少病人過多能量的消耗,保存體力,防止繼發損傷和勞損,這些包括:利用推車移動物體而盡量避免自己搬動物體,制定合理的日常活動程序,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動作,盡量采用高腳椅凳坐位下操作而避免長時間的站立。
2014-02-12 15:1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指由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其骨折線絕大多數患者在關節內,故又稱為股骨頸囊內骨折。老年人發生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一是骨強度下降,二是老年人髖周肌群退變,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往往由于嚴重損傷所致。美國1984年統計,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在50~64歲為2%,60~74歲為5%,75歲以上達10%。其發生率與性別有關,女性多男性,可能與女性絕經期后性激素水平低于男性有關。老年骨折死亡率中,股骨頸骨折的死亡率最高,故稱危險區骨折。骨折后一年死亡率,男性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