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洲 副主任醫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基因突變、神經遞質異常、環境因素和其他未知因素。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4-12-16 09:12
1.遺傳因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是常見原因,如擴增的CAG三核苷酸重復編碼多聚谷氨酰胺通道異常。
2.基因突變:CTG三核苷酸(SCA8)和ATTCT四核苷酸(SCA10)重復序列擴增也可致病。
3.神經遞質異常:某些神經遞質失衡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功能。
4.環境因素:長期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質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5.其他未知因素:部分患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
治療方面:目前尚無特效治愈方法,治療以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主。可使用藥物如丁螺環酮改善共濟失調癥狀,使用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保護神經細胞。同時,進行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運動功能。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的病因多樣,治療方法有限,患者需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學勤
山西省中醫食管癌研究所
一級
門診科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是遺傳性共濟失調的主要類型,包括SCA1—21.成年期發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及共濟失調等是本病的共同特征,并表現在連續數代中發病年齡提前和病情加重(遺傳早現).我國常見于SCA3型.SCA共同癥狀體征是:3O~40歲隱襲起病,緩慢進展,也有兒童及7O歲起病者;下肢共濟失調為首發癥狀,表現走路搖晃,突然跌倒和講話含糊不清以及雙手笨拙,意向性震顫,眼球震顫,癡呆和遠端肌萎縮等;檢查可見肌張力障礙,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痙攣性步態,音又振動覺及本體覺喪失。小腦共濟失調是指肌力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障礙.共濟失調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目前.治療小腦共濟失調重要的手段就是干細胞療法.干細胞移植分化的神經元可以補充減少的腦細胞.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促進小腦組織中的神經細胞發揮功能.可以從結構及功能上修復.改善神經系統疾病.從而可以改善小腦的控制功能障礙達到治療共濟失調的效果。
2014-12-19 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