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田彥素 醫師
江蘇靖江市太和醫院
一級甲等
婦科
-
疏肝健脾祛濕的中藥有很多,如白術、茯苓、陳皮、柴胡、薏苡仁等。 1.白術:性溫,味苦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水濕內停所致的腹脹、泄瀉等癥狀。 2.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可改善水腫、脾虛食少等情況。 3.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對胸脘脹滿、食少吐瀉有一定療效。 4.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效,常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脹痛等癥。 5.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作用,可緩解脾虛濕盛所致的水腫、腳氣等癥狀。 以上只是部分疏肝健脾祛濕的中藥,使用中藥調理身體時,應先經中醫師辨證論治,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用藥。
2024-12-08 2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