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胃炎性息肉的形成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炎癥刺激、胃黏膜損傷、遺傳因素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有關。 1.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破壞胃黏膜屏障,引發炎癥反應,長期作用易導致息肉形成。常用的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等。 2.長期炎癥刺激:如慢性胃炎長期存在,炎癥因子持續刺激胃黏膜,可能促使息肉產生。 3.胃黏膜損傷:包括藥物損傷(如非甾體抗炎藥)、物理損傷(如粗糙食物)等,使胃黏膜修復異常,形成息肉。 4.遺傳因素:某些基因突變或遺傳易感性可能增加胃炎性息肉的發生風險。 5.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煙、酗酒、高鹽高脂飲食、作息不規律等,也會影響胃黏膜健康,增加息肉形成的可能性。 總之,胃炎性息肉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若發現胃部不適,應及時就醫檢查。
2024-11-13 11:3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炎性息肉? 本病為炎性組織增生所致的瘤樣病變,組織學上為炎性肉芽組織增生所形成。它包括單發性炎性息肉、多發的假性息肉病、血吸蟲卵性息肉、良性淋巴息肉及息肉病。息肉多無蒂,體積小,形似綠豆或黃豆,幾厘米大者很多,表面蒼白,光澤消失,質地變脆,分布在炎癥受累腸段較散在,周圍黏膜常有炎癥改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