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曉東 副主任醫師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一區
-
在中醫理論中,失眠通常與心脾兩虛、肝郁化火、陰虛火旺、胃氣失和、心膽氣虛等因素有關。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8-08-20 20:17
1.心脾兩虛:表現為睡眠淺、易醒、多夢等癥狀。治療上常采用補益心脾的方法,如服用歸脾湯加減。
2.肝郁化火:患者往往情緒抑郁或煩躁易怒,伴有口苦咽干。治療時需疏肝解郁、清熱瀉火,方劑如丹梔逍遙散。
3.陰虛火旺:常見于夜間盜汗、五心煩熱等癥。滋陰降火為治療原則,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加減。
4.胃氣失和:表現為胃脘不適、噯氣吞酸等。治療上需調和胃氣,可用保和丸等方劑。
5.心膽氣虛:膽怯易驚、失眠多夢。治法為益氣鎮驚、安神定志,方劑如安神定志丸。
中醫治療失眠注重辨證施治,通過調整臟腑功能來改善睡眠質量。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治療方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