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金陽 主任醫師
陽江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一科一區
-
腦出血多源于高血壓動脈硬化,常見于5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疾病發展過程中,微動脈瘤破裂引發出血,尤其在基底核殼部較為多見,可能向內囊部擴展形成血腫。血腫及周圍腦組織水腫造成壓迫,嚴重時導致腦疝。腦干出血或出血進入腦室,病情危急。近年來,研究顯示自發性腦出血中約14.29%與腦淀粉樣血管病變有關。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08-25 12:59
1.高血壓:長期高血壓使血管壁變薄,增加出血風險。
2.動脈硬化:血管壁彈性下降,易形成微動脈瘤,破裂出血。
3.腦淀粉樣血管病:血管壁沉積異常蛋白質,減弱血管強度。
4.腦血管畸形:先天或后天血管結構異常,易破裂出血。
5.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友病等,無法有效止血,增加出血幾率。
6.藥物因素:使用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增加出血風險。
腦出血成因復雜,需高度警惕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一旦出現突發頭痛、意識障礙等癥狀,立即就醫,以減少并發癥和死亡風險。神經外科可提供專業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