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脾虛胃熱是常見的中醫證候,表現多樣。脾虛常見癥狀有食欲不佳、乏力、腹脹、腹瀉等,胃熱常有口干口苦、多食易饑等表現。西洋參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對于脾虛胃熱,需綜合判斷能否用西洋參,還可配合其他中藥調理。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8-08-26 13:40
1.脾虛癥狀:脾氣虛時,身體運化無力,會出現食欲不振、飯后腹脹、肢體倦怠、少氣懶言等。脾陽虛則表現為腹部冷痛、喜溫喜按、大便稀溏等。
2.胃熱癥狀:胃實熱多有胃脘灼痛、口臭、牙齦腫痛、口渴喜冷飲等。胃虛熱常見胃脘隱隱灼痛、饑不欲食、干嘔呃逆等。
3.西洋參效用:西洋參能補氣養陰、清熱生津,適用于氣陰兩虛、虛熱煩倦等。但單獨使用可能效果有限,常需與其他中藥配伍。
4.中藥調理:可配合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麥冬滋陰清熱,知母清熱瀉火等。
5.飲食調理: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煎炸食物,可多吃些山藥、薏米、綠豆等。
脾虛胃熱的調理需綜合考慮,不能單純依賴西洋參。必要時應前往正規醫院,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準確的辨證論治和合理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