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痙攣性截癱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有可能導致肌無力,原因主要有神經受損、肌肉功能異常、代謝紊亂、遺傳因素以及并發癥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8-08-15 22:13
1.神經受損:脊髓神經發生損傷,使得肌肉的神經支配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無力。例如脊髓外傷、炎癥等都可能引發。
2.肌肉功能異常:長期的痙攣會干擾肌肉正常收縮和舒張功能,造成肌肉無力。
3.代謝紊亂:體內如出現電解質失衡、糖代謝異常等,影響肌肉的能量供應,引起無力。
4.遺傳因素:某些遺傳突變導致神經肌肉功能存在先天缺陷,從而引發無力癥狀。
5.并發癥:若同時患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周圍神經炎,會加重肌無力表現。
6.藥物影響: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影響神經肌肉功能,導致肌無力,像某些抗心律失常藥、抗生素等。
痙攣性截癱患者出現肌無力的情況較為復雜,需要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評估和診斷。治療上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如巴氯芬、乙哌立松等緩解痙攣,以及康復訓練等。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