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譚小宇 主任醫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肝膽外科
-
膽管結石病,即膽管內形成結石,常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過量食用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病癥可能導致膽管炎、梗阻性黃疸、發燒及腹痛等癥狀,嚴重時需考慮手術治療。飲食調整至關重要,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增加蔬果攝入,戒煙酒,適量運動。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8-08-07 16:30
1.膽管炎:結石阻塞膽管,細菌易于滯留繁殖,引發感染,表現為右上腹痛、發熱和黃疸。
2.梗阻性黃疸:膽汁排泄受阻,膽紅素反流血液,導致皮膚、眼睛黃染。
3.急性胰腺炎:膽管下端與胰管相連,結石移動可能刺激胰腺,引起炎癥。
4.膽源性敗血癥:嚴重膽管感染擴散,引發全身感染,威脅生命。
5.膽管狹窄或損傷:長期炎癥或反復手術可能造成膽管結構改變,影響膽汁正常流動。
面對膽管結石病,一旦出現上述并發癥跡象,務必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日常生活中,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定期體檢,有助于預防膽管結石的發生。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結石病? 結石病是人體異常礦化所致的一種以鈣鹽或脂類積聚成形而引起的一種疾病。表現為人體導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腎臟、輸尿管、膽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體塊狀物。常見的結石有膽結石、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胰導管結石、唾液腺導管結石、闌尾糞石、胃石、包皮石和牙石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