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臟病導致下肢腫的原因主要有心臟功能減退、靜脈回流受阻、水鈉潴留、低蛋白血癥、神經內分泌調節失衡等。 1.心臟功能減退:心臟泵血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血液淤積在下肢,導致水腫。 2.靜脈回流受阻:心臟病變使靜脈壓力升高,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液體滲出到組織間隙引起腫脹。 3.水鈉潴留:心功能不全時,腎血流量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導致水鈉潴留,加重下肢水腫。 4.低蛋白血癥:長期心臟病可能影響營養吸收和代謝,導致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液體滲出至組織間隙。 5.神經內分泌調節失衡: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過度激活,加重水鈉潴留和血管收縮,促使下肢水腫發生。 總之,心臟病患者出現下肢腫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旦發現下肢腫,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改善心臟功能,緩解水腫癥狀。
2024-11-27 1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