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明華 主治醫師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
-
手術后出現腦脊液鼻漏通常與手術操作區域臨近鼻腔有關,特別是垂體瘤手術,可能損傷顱底結構。初期,嘗試保守治療觀察,促進自愈;若持續存在,需考慮介入治療或再次手術修補。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8-07-27 19:11
1.保守治療:初期采用保守策略,包括臥床休息、頭部抬高,減少活動,以期小的漏口自行愈合。
2.鼻腔沖洗:使用生理鹽水定期沖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潔,減少感染風險。
3.藥物治療:應用醋酸潑尼松龍、乙酰唑胺等藥物,以減少腦脊液產生,促進愈合。
4.營養支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增強身體修復能力。
5.介入治療:如持續漏液,可考慮通過鼻內鏡下使用生物材料進行封堵。
6.再次手術:對于復雜或持續性漏液,需進行再次手術,采用顱底重建技術修補漏口。
面對手術后腦脊液鼻漏,首先采取保守治療,若效果不佳,則逐步升級至介入或再次手術,確保顱底結構穩定,預防感染等并發癥。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垂體瘤? 垂體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組來自腺垂體和神經垂體及胚胎期顱咽管囊殘余鱗狀上皮細胞發生的腫瘤。臨床上有明顯癥狀的垂體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12%,無癥狀性垂體腫瘤在尸解時被發現者較多。本病可于起病后不同時期內被發現,有輕重不等的臨床表現,大多數為無癥狀性。日益增大的瘤體壓迫可引起頭痛、視野缺損、甲狀腺或。腎上腺功能減退等綜合征,在出現這些癥狀以前就有性功能減退癥狀而就醫。第二性征的退化是本病的晚期表現,而睪丸萎縮則出現較早。國內報道老年人垂體瘤發病率存2%~12%之間,以60歲左右最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