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閔寶權 副主任醫師
北京宣武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化膿性腦膜炎確實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消瘦的現象。疾病消耗體能,發熱、煩躁和腦缺氧增加能量需求,而食欲減退、營養吸收障礙使攝入減少,加之可能的代謝紊亂和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共同促使體重下降。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8-07-29 22:21
1.發熱和煩躁:感染引發的高熱和煩躁不安顯著提升機體基礎代謝率,加速能量消耗。
2.營養吸收障礙:疾病期間,消化系統功能減弱,食欲不振,導致營養物質吸收受限。
3.長期臥床:缺乏活動促進肌肉組織分解,加速消瘦過程。
4.代謝紊亂:炎癥反應引起代謝率升高,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異常,加重體重減輕。
5.治療限制:在嚴重疾病狀態下,即使通過靜脈營養支持,也可能難以完全滿足高能量需求。
化膿性腦膜炎患者消瘦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強化營養支持、控制感染、改善代謝狀態對維持體重和促進康復至關重要。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各種細菌經不同傳播途徑所致的腦脊髓膜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簡稱化腦)。是嚴重的顱內感染,常與化膿性腦炎或腦膿腫同時存在。臨床上表現為起病急驟,發熱、頭痛、嘔吐、驚厥、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腦脊液膿性改變為特征。本病是嬰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導致本病的病原菌種類與發病年齡有關,新生兒以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嬰幼兒以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性腦炎多見;3歲以上患兒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本病多數起病急、病情重,易于出現驚風、昏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臨床上習慣根據病原體及腦脊液改變分為化膿性和非化膿性。迄今對本病的診治雖已有很大進展,但其病死率及神經系統后遺癥仍然較多,因此在兒科臨床工作中凡見到嬰幼兒發熱伴有意識狀態改變、易激惹及外周循環不良者,均應注意除外本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