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盧穗琳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腎下部出現小塊狀物,可能是腎結石,也可能是腎囊腫、腎腫瘤、腎鈣化灶、腎盂腎炎等。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判斷,包括癥狀、檢查結果等。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2018-01-07 17:58
1.腎結石:多由代謝異常、飲食不當等引起,常見癥狀有腎絞痛、血尿。較小結石可通過多喝水、服用排石顆粒、腎石通顆粒、枸櫞酸氫鉀鈉顆粒等促進排出,較大結石可能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
2.腎囊腫:多為先天性,一般無癥狀,較大囊腫可能壓迫腎組織,需手術治療,如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
3.腎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常有腰痛、腹部腫塊等表現,需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4.腎鈣化灶:多因腎實質細胞炎癥后形成,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定期復查即可。
5.腎盂腎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常有發熱、尿頻、尿急等癥狀,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
總之,腎下部出現小塊狀物的原因多樣。若發現此類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如超聲、CT 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