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發病前常有感染或疫苗接種史,起病急或亞急,癥狀包括肢體癱瘓、腱反射改變、累及腦神經等。具體有肢體對稱性弛緩性癱瘓、感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7-11-23 18:21
1.肢體癱瘓:多數患者病前 1 - 4 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肢體對稱性弛緩性癱瘓,常自雙下肢開始,近端較遠端明顯,數日至 2 周達高峰,嚴重者迅速加重,出現四肢完全性癱、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
2.腱反射改變:腱反射減低或消失,軸索變性時可見肌萎縮。
3.感覺障礙:部分患者有肢體感覺異常,如麻木、疼痛等,但通常較運動障礙輕。
4.腦神經受累:可出現面神經麻痹,表現為口角歪斜、眼瞼閉合不全等;還可能累及舌咽、迷走神經,導致吞咽困難、聲音嘶啞。
5.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多汗、皮膚潮紅、心動過速、體位性低血壓等。
總之,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癥狀多樣,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