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風的危險因素較多,主要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 1.高血壓:長期血壓控制不佳會損傷血管內皮,增加中風風險。 2.高血脂: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3.糖尿病:可引起血管和神經病變,影響血液循環。 4.吸煙: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血管,促使血管收縮和痙攣。 5.肥胖:體內脂肪堆積,易引發代謝紊亂,加重心血管負擔。 6.心房顫動:導致心臟內形成血栓,栓子脫落可能堵塞腦血管。 7.缺乏運動:身體代謝減緩,心血管功能下降。 8.家族遺傳:有家族病史者發病幾率相對較高。 了解這些危險因素并加以控制,如定期體檢、改善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基礎疾病等,有助于預防中風的發生。一旦出現中風癥狀,應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7 12: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燕玲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中風有許多危險因素,常見的可干預的因素有: 高血壓:是腦血管病最重要的、獨立的危險因素。無論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升高都與腦卒中的發病風險成正相關,并呈線性關系。一旦發現高血壓,應配合醫生選擇合適的降壓藥,堅持服用,并定期測量血壓,不要隨意更改或停服藥物。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及糖耐量異常的患者,發生中風的可能性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中風后高血糖狀態會加重中風的病情。一旦患有糖尿病應堅持糖尿病飲食、堅持運動和藥物控制,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 心臟病:尤其是冠心病和風心病,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心房纖顫的患者易發生腦栓塞,一旦發生栓塞,多堵塞較大的血管,故應積極預防,應堅持服藥,將心率控制在適當的范圍,防止栓塞的發生。 高脂血癥:高脂血癥的血液粘度較高,可加速動脈硬化,一旦診斷,應控制飲食,服用降脂藥物來控制病情。 吸煙:可以影響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統,加速血管硬化,升高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尼古丁還可刺激交感神經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吸煙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風險約2倍,增加出血性卒中發生風險約2~4倍。 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50~99%)可升高缺血性卒中的發病風險,因此,大于60歲的人群應常規檢查頸動脈B超或CTA。 膳食和營養:每天增加攝入蔬菜和水果,腦卒中相對危險度減少。低鈉、高鉀攝入可降低腦卒中風險,可能與降低血壓有關。 運動和鍛煉:高強度及中等強度的積極鍛煉(與低強度積極鍛煉相比)對于預防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同等有效。 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有:高齡、性別、遺傳因素、種族、氣候等。
2024-10-18 0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