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武占磊 醫師
冠縣東古城鎮宋莊村衛生服務中心
其他
內科
-
空巢老人易患老年癡呆,主要有社交缺乏、心理因素、生活習慣、身體機能下降及缺乏照料等原因。 1.社交缺乏:空巢老人常獨自生活,與人交流機會少,大腦缺乏刺激,易導致認知功能減退。 2.心理因素:長期孤獨、寂寞、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會影響大腦神經遞質的平衡,增加患病風險。 3.生活習慣:部分空巢老人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影響身體健康和大腦功能。 4.身體機能下降: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大腦,易引發老年癡呆。 5.缺乏照料:無人及時關注老人身體變化,疾病不能早發現早治療,增加患病幾率。 總之,對于空巢老人,家人和社會應給予更多關愛和照顧,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
2024-10-10 20: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陸正齊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獨居的“空巢老人”與外界交流相對較少,大腦功能減退的速度更快,因此更易患老年癡呆。“空巢老人”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比例接近六成。很多老年人對老年癡呆并不重視,總認為年紀大了,記憶衰退是正常現象。年齡超過50歲后出現下列癥狀時應引起重視:記憶明顯下降;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語言障礙,找詞困難;判斷下降;常把東西放錯地方;行為、情緒及性格改變。老年人除了要經常與他人進行溝通外,還可以經常做手指運動,手指運動被稱為“頭腦體操”,能起到按摩大腦的作用。此外,每天清晨及傍晚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快步走一小時,均可提高攝氧量,有助于刺激腦細胞,防止腦細胞退化。
2024-10-11 01:1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