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德進
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
二級乙等
外科
-
切除膽囊后,患膽管結石的風險可能會有所增加,但并非絕對。這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膽汁成分改變、膽管炎癥、膽管結構異常、飲食習慣、個體差異等。 1.膽汁成分改變:膽囊切除后,膽汁的儲存和濃縮功能喪失,膽汁成分發生變化,膽固醇等物質容易析出形成結石。 2.膽管炎癥:膽管的慢性炎癥可能導致膽管壁增厚、管腔狹窄,膽汁流通不暢,增加結石形成的幾率。 3.膽管結構異常:部分人膽管本身存在解剖結構上的異常,如膽管狹窄、扭曲等,膽囊切除后更容易形成結石。 4.飲食習慣:長期高脂、高膽固醇飲食,或飲食不規律,也會影響膽汁分泌和排泄,增加膽管結石的風險。 5.個體差異:每個人的體質和代謝情況不同,有些人本身就容易形成結石。 總體而言,膽囊切除后雖然存在患膽管結石的風險,但通過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期體檢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
2024-10-10 18: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高毅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肝膽二科
-
若是單純性的膽囊結石,在切除膽囊后,并不會增加膽總管結石的發生概率。 膽總管結石又叫肝外膽管結石,它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結石是膽囊里的結石掉入(排進)膽管并停留在此所致,故其本質上還是膽囊結石的成分,多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膽囊結石的發生,跟膽囊本身有一定關系。切了膽囊之后,相當于把結石的溫床毀掉了,產生結石的機會也將大大減少。而原發性膽管結石與膽囊結石發病機制并不相同。原發性膽管結石的發病與衛生條件差、膽道蛔蟲病等因素相關,多以膽色素結石為主,其核心常為蛔蟲尸體和蛔蟲卵,可以發生在肝內膽管和肝外膽管,同時,也可以發生在膽囊內。所以,無論有沒有膽囊,膽管結石均可發生,有些是膽管結石合并膽囊結石,而有的只是單純患膽道結石。 可見,切了膽囊后就易患膽管結石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2024-10-11 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