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和西醫在看待高血糖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包括病因認知、診斷方法、治療理念、用藥特點、預防側重點等。 1.病因認知:中醫認為高血糖多與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欲過度等有關。西醫則強調遺傳、環境、生活方式、胰島素抵抗等因素。 2.診斷方法: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綜合判斷身體狀況。西醫依靠血糖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等明確診斷。 3.治療理念:中醫注重整體調理,平衡陰陽,改善體質。西醫多采用降糖藥物、胰島素治療,直接控制血糖水平。 4.用藥特點:中醫常用中藥方劑,如消渴方、玉女煎等。西醫常用二甲雙胍、格列美脲、胰島素等。 5.預防側重點:中醫強調養生保健,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西醫側重控制體重、適量運動、定期體檢。 總之,中醫和西醫對高血糖的認識和處理各有特色,二者相互補充,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
2024-10-17 16: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熊莉華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糖尿病是西醫的病名,血糖高不高是西醫的指標來界定的,它是有一個參考值。即空腹血糖不超過6.,空腹血糖6.-7之間叫糖耐量受損,如果有兩次空腹血糖超過或者等于7的話,基本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西醫的診斷病名,而中醫只要血糖升高了,不管是否達到西醫說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可以叫做消渴,這是中醫的病名診斷。 中醫認識角度來說,在被稱之為消渴之前,內經里面就已經對高血糖人群有描述了。 很多人不覺得有任何的癥狀、悄悄的就來了,沒有口干、消瘦等癥狀,胃口非常好,但是血糖高,已經達到診斷的要求,這個時候中醫叫脾癉。 之后病人有口干多飲、多尿等情況,很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癥狀,便是消渴。 而高血糖病癥在后期的時候叫消癉,即患者身體很消瘦了,已經出現各種并發癥。 如果一旦進入消渴的話,應該是中下焦病變了,這個時候中醫來講就是要養腎補腎。而出現消癉,則滋腎補腎以外還要補肺,注意肺氣。
2024-10-17 1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