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健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在氣溫10攝氏度以下的濕冷環境中易發生。凍瘡好發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頰等處,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初起損害為局限性紅斑或暗紫紅色腫塊,觸之冰涼,有癢感,受熱后癢感加劇。重者表面出現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或潰瘍不易愈合,自覺疼痛。 冬季寒冷與潮濕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缺血,代謝異常,久之血管麻痹擴張、淤血,血漿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水皰形成,乃至組織壞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環不良,手足多汗。缺少運動、營養不良、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是誘因。最近有研究認為,好生凍瘡的人,其皮膚表面溫度比常人低,肢端微循環比常人差,常伴有末梢微血管畸形。他們血液中有較高的冷球蛋白,一遇冷便會凝集,引起末梢循環障礙。這些與別人不同的遺傳和生理因素,就是凍瘡年年發生的原因。 發生凍瘡后,局部可外涂凍瘡膏;出現糜爛時,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霉素軟膏外涂,并用無菌紗布包扎。易生凍瘡者在冬季來臨前可用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各一次;在寒冷季節要注意手、足保暖和防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以提高御寒能力。
2016-04-03 16: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寒冷是凍瘡發病的主要原因。其發病原因是凍瘡患者的皮膚在遇到寒冷(0~10℃)、潮濕或冷暖急變時,局部小動脈發生收縮,久之動脈血管麻痹而擴張,靜脈淤血,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膚濕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等因素也可能參與發病。祝你健康!
2016-04-04 01:4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