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慶峰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出現只有“老人緣”的情況,可能與個人性格、興趣愛好、交流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等有關。 1.性格:性格溫和、耐心、善良的人,更容易讓老人感到親切和信任,從而愿意與之交往。 2.興趣愛好:如果對一些傳統的、適合老年人的活動,如書法、戲曲等感興趣,就會增加與老人交流和接觸的機會。 3.交流方式:善于傾聽、說話語速適中、語氣親切的交流方式,能讓老人感到舒適和被尊重。 4.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與老人的生活節奏更為契合。 5.價值觀:重視家庭、尊重長輩、注重傳統美德等價值觀,容易與老人產生共鳴。 總之,只有“老人緣”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了解和調整這些因素,有助于改善人際交往的范圍和質量。
2024-10-15 15:5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福軍 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
一般而言,出現你這種行為表現的原因可能是:①童年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如有些家長在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態度過于保守。②早期的生活經歷。有的人小時候在與同齡異性交往過程中受過傷害,天長日久,這種傷害會壓抑進入個體的潛意識中而被“遺忘”,卻通過潛意識繼續起作用,表現出來就是莫名其妙地對異性有恐懼感。當然,有時候這兩個因素會同時起作用。 由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同與自己年齡相差很大的異性交往時不容易產生男女之間的特別想法,所以一般不會觸動當事人的敏感神經,從而產生不良的心理作用。這大概也就是你很有“老人緣”的緣故吧。 要消除這種恐懼同齡異性的心理,心理學還是有不少辦法的:①尋找可能存在的心理陰影。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自由聯想、意象療法、夢的解析以及催眠狀態下的回憶等方法,追尋你的潛意識軌跡,消除你潛在的壓抑和阻礙。②直接從行為上改變。可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通過角色扮演、系統脫敏等方法,逐步訓練,漸進式地消除你對與同齡異性交往時的恐懼感和緊張感。③認知改善。如果你是個較為理性的人,可以從理性的角度認識自己行為的不合理性,再通過理智和積極的正面暗示控制自己的行為。
2024-10-15 1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