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的康復是一個復雜但重要的過程,簡單的按摩康復方法包括頭部按摩、肩頸按摩、四肢按摩、背部按摩和腹部按摩等。 1.頭部按摩:用手指輕輕按壓頭皮,從前額開始向后移動,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和緊張。 2.肩頸按摩:揉捏肩部肌肉,舒緩肩頸的緊張和僵硬,改善上肢的神經傳導。 3.四肢按摩:從近端向遠端輕輕推揉,幫助放松肌肉,增強肢體的感覺輸入。 4.背部按摩:沿著脊椎兩側用掌根按壓,可緩解背部肌肉緊張,促進神經恢復。 5.腹部按摩:順時針按摩腹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間接促進身體的整體康復。 按摩雖然簡單,但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按摩時,力度要適中,避免造成二次損傷。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在專業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
2024-10-22 16: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卓銘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康復科
-
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傷是一種廣義的概念, 包括腦卒中、腦外傷、心跳驟停和窒息造成的腦缺血缺氧、麻醉和手術意外導致的神經損傷等各種原因所致的腦組織損害。腦組織損傷往往導致肢體運動障礙,肢體康復的運動療法是肢體康復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運動療法普遍采用的是世界著名的運動療法師Brunnstrom的訓練技術。對異常的運動模式予以抑制,對喪失了的正常運動模式進行誘發訓練。按照患者肢體功能所處的階段采取不同的康復訓練。 主要包括:良肢位擺放,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體位變換訓練,搭橋訓練,腰椎的旋轉訓練,抑制下肢聯帶運動訓練,易化下肢分離運動訓練、控制能力訓練,緩解軀干痙攣提高穩定性訓練,下肢痙攣的抑制訓練,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的手法,踝關節背屈訓練,坐位姿勢的矯正、坐位重心轉移訓練、坐位骨盆分離訓練,從坐位到立位訓練,髖關節、膝關節的分離運動誘發訓練,下肢的負重、支撐訓練,平衡反應誘發訓練,輔助步行訓練,日常生活動作訓練等。 日常生活中,家屬應積極對患者的患者進行按摩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鼓勵患者用健側肢體幫助患側肢體活動,防止癱瘓側肢體肌肉萎縮或關節強直;細心觀察病情變化,當發現患者的神志、語言或患肢功能障礙漸重時,要及時請醫生治療。
2024-10-23 05:1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指由于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鉤端螺旋體、寄生蟲、真菌等病原體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顱內,侵犯腦膜或腦實質而導致一系列炎癥、免疫變態反應性改變,其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是一組復雜兇險的疾病。臨床表現多有發熱、頭痛、嘔吐、頸硬、精神異常、意識障礙、病理反射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包括腦膜炎、腦炎及其他寄生蟲引起的顱內疾患。其中腦膜炎主要包括病毒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新型隱球菌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腦炎包括皰疹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腦炎、散發性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腦干腦炎等;其他還有腦囊蟲病、腦型肺吸蟲病、腦型和脊髓型血吸蟲病、腦型瘧疾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