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成年人尿床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睡眠因素和藥物因素等。 1.生理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膀胱肌肉可能會變得松弛,控制排尿的能力下降。 2.疾病因素:糖尿病、尿崩癥、泌尿系統感染、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等,都可能影響排尿控制。 3.心理因素:長期的精神壓力、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可能導致尿床。 4.睡眠因素:深度睡眠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能使人在睡眠中難以覺醒排尿。 5.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抗抑郁藥、鎮靜催眠藥等,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對排尿的控制。 成年人尿床雖然可能令人困擾,但多數情況下,通過明確原因、采取適當的治療和調整生活方式,癥狀可以得到改善。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和診斷,以便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4-10-17 16: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蔚波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導致尿床的原因可能有神經性與腎臟器質性疾病兩大類。前者多是由于自小缺乏訓練,例如過多地依賴尿片而不訓練自覺小解,因而未能及時養成膀胱充盈——反射而覺醒——起床排尿這一自然習慣。后者是由于腎臟或泌尿系統某些疾病所引起。 如果患者有這些癥狀:一是平日夜尿次數多而且尿量不少;二是尿床。更多地應考慮是腎臟的器質性病變所致。 首先,從腎臟的生理功能來看,人體的腎小管對水有再吸收的功能,若這種功能異常,便會在夜間尿量增多,人在疲勞時,易熟睡不醒而發生尿床。可做兩項簡單的測試:一是分次記錄一天的尿量,從早上7時至夜7時的尿量為白日的尿量,晚上7時至翌晨7時的總尿量為夜尿量。若夜間的尿量超過750毫升,或日尿量不超過夜尿量的3倍,則可能為腎小管的功能損害。第二個試驗是到醫院去測早晨第一次尿的尿比重,連續3天,若測試結果數字都是小于1.017,則更證明是腎小管病變。果真如此,就應進一步檢查腎小管損害的原因了。 第二種較多導致尿床的器質性病變是膀胱輸尿管反流。正常人膀胱充盈后排尿,膀胱輸尿管之間的開口便會關閉,不讓膀胱的尿逆流回輸尿管。但若開口的結構有異常,關閉不全,那么排尿時,一部分尿從尿道排出,一部分尿則反流回輸尿管乃至腎盂,膀胱排空后,小解完成,但已反流的尿又順流回到膀胱,因而總是“排不清”,醫學上稱為殘余尿增多。這樣就使膀胱經常處于某種程度的張力狀態,排尿次數當然也多了,當熟睡難醒時就會發生尿床。
2024-10-17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