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適量運動能預防中風,主要是因為能改善血液循環、控制體重、增強心肺功能、調節血壓血糖以及緩解精神壓力等。 1.改善血液循環:運動可促進血液流動,減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2.控制體重:肥胖是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運動有助于消耗熱量,維持健康體重。 3.增強心肺功能:心肺功能良好能保證身體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降低中風發生的可能性。 4.調節血壓血糖:運動能幫助調節血壓和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減少對血管的損害。 5.緩解精神壓力:長期精神緊張易導致血管收縮,而運動能放松身心,減輕壓力對血管的不良影響。 總之,適量運動對于預防中風具有重要意義,但運動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和強度,并長期堅持。
2024-10-17 16: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豐 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老年心血管科
-
首先應從可調控危險因素著手。例如調控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戒煙限酒;避免誘因:暴飲暴食、用過猛、情緒不穩、過度疲勞;避免不當用藥,例如過量使用激素、避孕藥等;還要善于識別中風先兆:例如肢體乏、半邊麻木、語言不清、 走路不穩等,都要及時就診。 英國最近公布了運動與中風的科研報告:參試者為7735名中年男性,他們進行有規律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這些活動包括散步、慢跑、爬樓梯、健身操、休閑游等,結果顯示,參與者中風和心梗危險都有所降低,但劇烈的運動并不能提供更多的保護作用。 怎樣判斷運動強度呢?運動劇烈程度可以通過數脈搏來了解的,計算合適的運動心率有一個公式:(220-年齡)×0.65。例如60歲的年齡,適宜的運動心跳是不超過:(220-60)×0.65=104(次)。 俗話說,物極必反。如果挑戰極限,搞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腰酸腿軟,那可能是運動過頭了。過于劇烈的運動甚至會誘發心肌梗塞、腦出血等意外,這就是專家說的“生命毀于運動”了。 嚴寒季節,不宜過早到室外活動。若遇刮風下雨,可選擇室內原地跑步,邊看電視或邊聽音樂邊跑步,每次堅持20~30分鐘,每周4~5次,也能達到同樣效果。快走,時速為每小時4千~5千米,如果大操場跑道是400米一圈,大約要走上7~10圈,耗時30~60分鐘,每周4~5次。散步,也就是慢走,每次60~120分鐘,慢走3千~5千米。長期堅持,必有效果。 運動預防中風的機制是多方面的,例如提高機體免疫,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全身肌肉活動,消耗脂肪,減輕肥胖者體重,保持勻稱的身材;調理血壓、血糖與血脂,延緩動脈硬化;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心肌和大腦的血流量,改善它們的供氧狀況;提升體內“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清除滯留在動脈壁上的粥樣硬化顆粒,維護心腦血管內皮層表面光滑度,有助于血液暢通無阻,防止血栓形成。
2024-10-18 0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