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評估心臟性猝死的風險,主要考慮個人病史、家族病史、心臟功能、生活方式以及相關檢查等因素。 1.個人病史:若曾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心臟性猝死風險會增加。 2.家族病史:直系親屬中有心臟性猝死病例,患病風險相對較高。 3.心臟功能:通過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如心室肥厚、射血分數降低等提示風險升高。 4.生活方式:長期吸煙、酗酒、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加大風險。 5.相關檢查:如動態心電圖監測可發現潛在的心律失常,血生化指標如心肌酶、血脂異常也可能預示風險。 綜合考慮以上多個方面,能更準確地評估心臟性猝死的風險。對于高風險人群,應加強預防和監測,定期體檢,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4-10-22 17: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毅剛 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從臨床危險因素、體表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指標、運動試驗、T波電交替、基因檢測、電生理檢測指標以及左室射血分數等能評估猝死風險。臨床危險因素主要是結構型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等,特別是左室功能障礙患者;基因異常致離子通道疾病等也能導致心源性猝死。心電圖指標主要是QRS時限、QT間期和間期離散度以及心率變異等。動態心電圖指標主要是室性期前收縮和非持續性室速、心率變異、T波電交替以及心率震蕩。總之,準確評估具體患者的猝死風險是一個臨床重要問題,上述危險指標有助于提高對猝死高危人群的早期識別。
2024-10-23 03:3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