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灝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血管與介入科
-
淺靜脈炎(又名血栓性靜脈炎、靜脈炎)指淺靜脈內的炎癥及血栓。身體的任何靜脈均可發生靜脈炎,但最常累及下肢靜脈。靜脈炎常發生在靜脈曲張的患者,作為淺靜脈曲張的并發癥發生。淺靜脈炎與深靜脈血栓不同,前者常引起急性的炎性反應形成血栓,這種血栓與靜脈壁粘附很緊,不易脫落。與深靜脈不同,淺靜脈周圍沒有肌肉,因此不會擠壓血管導致血栓脫落。因此,淺靜脈炎很少導致栓塞。 淺靜脈炎的癥狀:靜脈表面的皮膚迅速出現紅、腫、熱、痛。由于靜脈內的血液凝結,捫及皮下靜脈堅硬呈條索狀,與正常或曲張的靜脈不一樣。這種堅硬的條索感可沿靜脈走向延伸。
2016-01-24 03: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淺靜脈炎是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為多見,發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較少由于受病變累及的都是中小淺靜脈,管腔內雖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會引起靜脈血流障礙,整個肢體腫脹較少見。臨床表現常常是在肢體或軀干淺靜脈附近的一個區域內,驟然出現多數個散在紅色結節,有疼痛和觸痛并與周圍有炎癥的皮膚粘在一起,病變外形呈線狀,一般較短,偶爾有病變的靜脈段可長達30cm左右,病變靜脈觸之呈一條堅硬條索狀物,可分批出現,因此有些部位病剛出現而其他部位則已消退。
2016-01-24 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