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口服降糖藥失效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胰島功能衰退、藥物使用不當、出現胰島素抵抗、存在其他疾病影響以及患者未控制飲食和運動等。 1.胰島功能衰退:隨著病程延長,胰島β細胞功能逐漸減退,分泌胰島素能力下降,如格列本脲、格列齊特等磺酰脲類藥物效果可能變差。 2.藥物使用不當:未按時按量服藥,或自行換藥、停藥,像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藥物就難以發揮作用。 3.胰島素抵抗: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胰島素增敏劑的效果可能降低。 4.其他疾病影響:患有肝臟、腎臟疾病,影響藥物代謝和排泄,如格列喹酮等經肝腎代謝的藥物效果受影響。 5.未控制飲食和運動:攝入過多高糖食物,運動量不足,單純依賴藥物,如瑞格列奈等也難以有效控制血糖。 總之,當口服降糖藥失效時,患者應及時就醫,醫生會綜合評估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2024-10-21 17: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建華 主任醫師
邢臺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康復科
-
口服降糖藥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主要見于磺脲類藥物(如優降糖、達美康等),根據藥物失效發生的早晚,分為原發性失效和繼發性失效。有的病人在確診為糖尿病之初,口服磺脲類藥物即不起作用,血糖居高不下,謂之原發性失效,這種情況多見于發現糖尿病時病情已處于晚期、胰島功能嚴重衰竭的病人。 繼發性失效是指在服藥的頭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內,血糖可得到滿意控制,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越來越差,將藥物加至最大治療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繼發性失效的發生率每年達5%~15%,應用磺脲類藥物治療5年,將有大約30%~40%的病人出現繼發性失效。 對于失效的原因,目前認為: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逐漸衰退,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醫學上稱之為胰島素抵抗),是導致磺脲類藥物失效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人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胰島素抵抗,以后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分泌功能呈進行性下降趨勢,因而對磺脲類等促胰島素分泌劑的反應越來越差。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的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變出數個假孫悟空,讓人真假難辨。其實,口服降糖藥也有假失效的時候,即有些情況不屬于真正的口服降糖藥失效。有些病人之所以服用了足量的磺脲類藥物,血糖仍控制不好,原因在于飲食控制不嚴、運動過少、腹瀉導致藥物吸收不良、藥物用法不當、存在應激因素(如感染、創傷、手術、腦卒中等),或同時應用對胰島素有拮抗作用的藥物(如激素、利尿藥、避孕藥)等。此類情況不屬于真正的磺脲類藥物失效,因為在消除這些干擾因素之后,藥效可以重新恢復,故又名為假性口服藥失效。
2024-10-22 0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