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腦梗死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需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確定,包括梗死面積、發病時間、基礎血壓、合并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齡等。 1.梗死面積:大面積腦梗死患者,血壓控制不宜過低,一般收縮壓在 160 - 180mmHg 較為合適,以保證腦灌注。小面積梗死時,可適當降低血壓,收縮壓控制在 140 - 160mmHg。 2.發病時間:發病 24 小時內,除非血壓過高(如收縮壓大于 220mmHg 或舒張壓大于 120mmHg),一般不急于降壓。24 小時后,可根據病情逐漸控制血壓。 3.基礎血壓:若患者平時血壓較高,降壓目標可適當放寬;平時血壓正常或偏低,降壓應更謹慎,收縮壓可控制在 130 - 140mmHg。 4.合并疾病:合并糖尿病時,血壓應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合并冠心病時,收縮壓控制在 130 - 140mmHg。 5.年齡:老年患者血管彈性差,降壓目標可適當放寬;年輕患者則應更嚴格控制血壓。 總之,腦梗死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應個體化,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降壓方案。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定期監測血壓。
2024-10-21 20: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學強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高血壓相關研究顯示降壓治療不僅使卒中后高血壓患者顯著獲益,也使血壓正常的卒中后患者獲益,ESO2008繼續推薦卒中急性期過后應降壓治療,而且包括血壓正常者。 同時降壓越強,獲益越大也得到眾多研究證實。而PROGRESS研究后分析結果進一步提示當收縮壓(SBP)從170mmHg降至110mmHg時,卒中再發的風險呈現直線下降,而未顯示所謂“J”型曲線。 所以2007年歐洲高血壓指南(ESH2007)明確提出卒中后血壓達標值為<130/80mmHg,比JNC-7推薦的<140/90mmHg更為積極。但ESO2008及2006年美國卒中協會(ASA)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指南(ASA2006)卻要更謹慎,未推薦明確的血壓達標值,而是強調個體化,并在背景描述中提出“卒中后的血壓目標值不確定,應該個體化;對于可疑低血流動力學腦梗死和雙側頸動脈狹窄的病人,不應強化降壓”。其中2003年伴頸動脈狹窄腦卒中患者血壓水平與卒中復發的研究提出,雙側頸動脈狹窄>70%者,SBP<140mmHg時卒中風險顯著增高,SBP<160mmHg時卒中風險明顯降低;但單側嚴重狹窄或雙側狹窄<70%的患者,SBP<140mmHg可明顯降低卒中風險。而2006年WASID后分析則提示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50%的人群積極降壓獲益,因為其卒中風險隨血壓降到≤119/79mmHg而逐級降低。
2024-10-22 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