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2 型糖尿病和 1 型糖尿病在發病機制、發病年齡、癥狀表現、治療方法和預后等方面存在區別。 1.發病機制:2 型糖尿病主要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有關;1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 2.發病年齡:2 型糖尿病多見于中老年人;1 型糖尿病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 3.癥狀表現:2 型糖尿病癥狀相對較緩;1 型糖尿病癥狀往往更明顯且急。 4.治療方法:2 型糖尿病初期可通過飲食、運動控制,必要時使用二甲雙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藥物,后期可能需要胰島素治療;1 型糖尿病則主要依賴胰島素治療,如門冬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等。 5.預后:2 型糖尿病通過合理治療可較好控制;1 型糖尿病控制難度相對較大。 總之,2 型糖尿病和 1 型糖尿病有諸多不同,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定期監測血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024-10-08 12:5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延華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年齡:1型糖尿病患者多為青少年及兒童,2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典型癥狀:1型糖尿病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多飲、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無典型的“三多”癥狀。 體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發生糖尿病時明顯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顯,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 并發癥:1型糖尿病容易發生酮癥酸中毒,2型糖尿病較少發生酮癥酸中毒,但年齡較大者易發生非酮癥高滲性昏迷。1型糖尿病容易并發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發生心、腦、腎或肢體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則不多見,而2型糖尿病除可發生與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外,心、腦、腎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的發生率較高,合并高血壓也十分常見。2型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病及腦血管意外的機會遠遠超過1型糖尿病人,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不同點。 在治療方面二者也有很明顯的區別,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島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2型糖尿病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當的口服降糖藥治療,便可獲得一定的效果。當然,當口服降糖藥治療失敗、胰島B細胞功能趨于衰竭或出現嚴重的急慢性并發癥時,就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了。
2024-10-08 1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