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2 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引起。治療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口服降糖藥、胰島素治療等。口服降糖藥的選擇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血糖水平、胰島功能、并發癥情況、患者年齡和體重等。 1. 血糖水平:若患者血糖輕度升高,可先選擇二甲雙胍;若血糖較高,可能需要聯合使用格列齊特、格列美脲等。 2. 胰島功能:胰島功能尚存時,可選用促胰島素分泌劑;胰島功能較差時,可能更適合使用胰島素增敏劑,如吡格列酮。 3. 并發癥情況: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優先考慮使用 SGLT-2 抑制劑(如達格列凈)或 GLP-1 受體激動劑(如利拉魯肽)。 4. 患者年齡:年輕患者可選擇降糖效果較強的藥物;老年患者則應優先考慮安全性,如阿卡波糖。 5. 患者體重:體重超重或肥胖者,適合使用二甲雙胍、SGLT-2 抑制劑等;體重正常或偏輕者,可選用格列美脲等。 總之,2 型糖尿病患者選擇降糖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并定期監測血糖,以調整治療措施,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2024-10-13 13: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延華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大部分糖尿病人每天都要吃不少降糖藥,也接觸過很多種類的降糖藥,根據作用機制不同,有以下幾種降糖藥。 一是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物(磺脲類、格列奈類)。這類藥物作用于胰島β細胞,可以促使胰島釋放胰島素。磺脲類臨床使用數十年,種類較多;而格列奈類則是新型降糖藥。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適用于病情不是很嚴重,體內尚有一定胰島素分泌的人;一般不與胰島素聯合用藥。代表藥物有優降糖、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格列奈類代表藥物有瑞格列奈。與磺脲類類似,也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比磺脲類好,低血糖發生的機會也比磺脲類低,但降空腹血糖的效果格列奈類沒有磺脲類強。 二是抑制腸道葡萄糖吸收(糖苷酶抑制劑)。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減慢葡萄糖在小腸的吸收使餐后血糖降低;不吸收到血液中,這樣可以控制血糖的量,不需要肝腎代謝;適合中國人以淀粉為主的飲食習慣。代表藥物有拜糖蘋。 三是促進葡萄糖利用(雙胍類)。雙胍類降糖藥主要是抑制肝生成葡萄糖,增加肌肉、脂肪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食欲,讓患者吃的更少。代表藥物有二甲雙胍。 四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噻唑烷二酮類)。作用于肌肉、肝臟、脂肪等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常用的胰島素增敏劑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
2024-10-14 0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