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烈 副主任醫師
東莞康華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遺傳性共濟失調是一種神經系統遺傳變性疾病,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導致運動、感覺等多方面障礙,需及時治療和長期管理。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7-04-08 22:34
1.疾病原理:主要是脊髓、小腦、腦干等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影響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
2.癥狀表現:常見行動障礙,還可能伴有視覺、味覺、聽覺等異常。
3.治療藥物:可使用甲鈷胺、維生素B1等神經營養藥物,以及胞磷膽堿鈉等神經元活化藥,但需遵醫囑。
4.康復訓練:進行平衡訓練、肌肉力量訓練等,有助于改善癥狀。
5.中醫輔助:中醫針灸可能對緩解癥狀有一定幫助。
6.生活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
遺傳性共濟失調的治療是長期過程,患者和家屬要保持積極心態,配合治療,定期復查。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遺傳性共濟失調? 遺傳性共濟失調癥是一組主要在臨床上以共濟失調和病理上以脊髓小腦變性為特征的遺傳病,世代相傳的遺傳背景、共濟失調表現及小腦損害為主的病理改變是三大特征。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依損害部位分脊髓型、脊髓小腦型和小腦型3類,或分脊髓性共濟失調、小腦性共濟失調和共濟失調性腦病3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