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微微 主治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遺傳性凝血酶原缺乏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凝血酶原基因突變導致,影響血液正常凝固過程。這種缺陷可導致凝血酶原水平降低,從而影響血液凝固能力。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6-12-16 09:01
1. 基因突變:根本的原因是凝血酶原基因(F2基因)發生變異,導致編碼的凝血酶原蛋白結構異常或功能喪失。
2. 家族遺傳:該病通常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是攜帶者,純合子患者癥狀更明顯。
3. 凝血活性下降:基因缺陷使得凝血酶原無法正常轉化為有活性的凝血酶,影響血液凝固途徑。
4. 伴隨病癥:部分病例可能并發輕度因子Ⅶ缺乏,這可能是由于共同的遺傳因素或相關基因的相互影響。
5. 臨床表現差異:由于基因突變的不同,患者癥狀的嚴重程度各異,有的可能僅在受傷或手術后出現出血傾向,而有的甚至在無明顯誘因下也會出血。
遺傳性凝血酶原缺乏的病因主要歸因于遺傳性的基因異常,患者通常需要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并在醫生指導下采取預防性治療或必要時進行替代療法。對于這類遺傳性疾病,遺傳咨詢也是重要的一環,以幫助家庭理解和管理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