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治療癲癇的原則是什么
中醫中藥治療癲癇有哪些原則?中醫中藥治療癲癇有上千年的歷史。癲癇病多屬本虛標實,以上盛下虛的證候為多。風陽、痰熱、氣逆、絡阻的標實癥狀較為突出。風痰濁邪蒙蔽腦竅,壅塞清陽之氣,元神失控致上盛的癥狀比較明顯。中醫認為風、火、痰、淤、虛為癲癇病理病機。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珊
成都精神病醫院
精神心理
-
中醫中藥治療癲癇遵循一定原則,包括辨證論治、整體調理、平肝息風、祛痰開竅、活血化瘀、扶正補虛等。 1. 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體質和病情階段,辨別證型,如肝風內動、痰濁內阻、氣血虧虛等,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2. 整體調理:從人體整體出發,調整臟腑功能,協調陰陽平衡,改善機體的內環境。 3. 平肝息風:常用天麻、鉤藤、羚羊角等藥物,以平息肝風,緩解癲癇發作時的抽搐癥狀。 4. 祛痰開竅:運用膽南星、半夏、石菖蒲等,祛除痰濁,開通心竅,恢復神志。 5. 活血化瘀:如丹參、赤芍、桃仁等,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減少瘀阻。 6. 扶正補虛:選用黃芪、黨參、熟地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癲癇發作。 中醫中藥治療癲癇注重綜合調理,多法并用。但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用藥。
2016-10-13 12: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醫學認為:癲癇一病,多屬本虛標實、上盛下虛的征候。 中醫中藥治療癲癇有哪些原則之一:緩則治其本 至休止期以后,癥候多由實轉虛,是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上盛下虛而側重在下虛,其虛多見氣虛與陰虛,但以脾腎兩證候為主。按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應以扶正培本為主。因有血瘀、痰濁阻絡的標實癥在,故治療方面最宜標本兼顧,而健脾化痰、益氣活血、育陰通絡、滋陰潛陽、填精補髓等都是常用的治法。事實上,癲癇發作期多為時短暫,規律性的治療難以按病期考慮,治療的時間以休止期為主,所以對休止期的辯證治療十分重要。 1、育陰潛陽:癲癇為肝風所致,肝為陽臟,主張育陰潛陽,因勢利導,以柔克剛。 2、清心瀉火:風、痰致癇常與火熱熾盛有關,癲癇之痰因火動所作,火盛神不守舍, 火熱灼液為痰,風火相搏則擾亂神明,造成癲癇發作。此法適用于癲癇伴有熱癥的患者。 3、定癇熄風:癲癇發病,風痰為患,風之動搖而抽搐,痰迷心竅而神昏,定癇熄風為其常用治療方法。 4、扶正固本:癲癇治療應分清標本虛實,發作期先治標,祛除風、痰、火等實邪發作間歇期則以治本為主,著重扶正,從健脾益腎,補氣養血等方面入手,可治久病體虛的患者。 5、豁痰開竅:痰迷心竅則神昏倒地,豁痰開竅為治療癲癇之常法。 6、活血化瘀:腦損傷和顱內炎癥后遺癥所致癲癇,中醫認為由血淤引起,活血化瘀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清除癲癇病灶。
2016-10-13 12: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中醫學認為:癲癇一病,多屬本虛標實、上盛下虛的征候。 中醫中藥治療癲癇有哪些原則之一:緩則治其本 至休止期以后,癥候多由實轉虛,是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上盛下虛而側重在下虛,其虛多見氣虛與陰虛,但以脾腎兩證候為主。按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應以扶正培本為主。因有血瘀、痰濁阻絡的標實癥在,故治療方面最宜標本兼顧,而健脾化痰、益氣活血、育陰通絡、滋陰潛陽、填精補髓等都是常用的治法。事實上,癲癇發作期多為時短暫,規律性的治療難以按病期考慮,治療的時間以休止期為主,所以對休止期的辯證治療十分重要。 1、育陰潛陽:癲癇為肝風所致,肝為陽臟,主張育陰潛陽,因勢利導,以柔克剛。 2、清心瀉火:風、痰致癇常與火熱熾盛有關,癲癇之痰因火動所作,火盛神不守舍, 火熱灼液為痰,風火相搏則擾亂神明,造成癲癇發作。此法適用于癲癇伴有熱癥的患者。 3、定癇熄風:癲癇發病,風痰為患,風之動搖而抽搐,痰迷心竅而神昏,定癇熄風為其常用治療方法。 4、扶正固本:癲癇治療應分清標本虛實,發作期先治標,祛除風、痰、火等實邪發作間歇期則以治本為主,著重扶正,從健脾益腎,補氣養血等方面入手,可治久病體虛的患者。 5、豁痰開竅:痰迷心竅則神昏倒地,豁痰開竅為治療癲癇之常法。 6、活血化瘀:腦損傷和顱內炎癥后遺癥所致癲癇,中醫認為由血淤引起,活血化瘀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清除癲癇病灶。
2024-10-16 02:40
-